pollen学摄影第1天,清晰的才是照片。
pollen学摄影第1天,清晰的才是照片。

pollen学摄影第1天,清晰的才是照片。

  摄影这猪肉的美味我是从来没有平常过的,原因很简单,门外汉一名,虽然手里的S100比卡片机好点,前前后后也看过不少这方面的经验心得,而且也拍了几千张了,遗憾的是没有一张能够算得上猪肉的。老人们常说没吃过猪肉也该见过猪跑吧?就是郁闷在这里了,自己拍不出像样的片子,也不知道那些好片子是怎么拍出来的@@。今儿个从跟我同样没有级别的一兄弟那里借了本有关摄影的书来看,这书是我和他眼中的一位能拍出猪肉的兄弟推荐他看的^o^。我倒是看看这猪到底是怎么跑的。我不要求自己成为大师,那不是我的人生目标,因此不会投入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只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拍出来的能算得上“片子”,对得起“爱好者”一词就成了。

  看了摘要和作者简介后,感觉完全有必要抱着崇拜的心态去看正文,当然了,我还不至于教条到每一句都当做金科玉律。但必须是够谦卑才行,再者说了,咱这没级别的人不谦卑就等于是自大了@@。今儿算是自学第一课,正文看了一个小时左右,距离睡觉还有时间,而且眼睛也尚未疲劳,只是这尚未开窍的大脑基本上是消化不良了,于是停下来咀嚼一番,结合之前知道的和今天学到的,记录下来慢慢吸收吧。

  入门第一课学到至关重要的一点——清晰,如果照片不清晰,那就不用再说其他了,多简单啊,照片是用来看的嘛,都看不清楚拍的是啥也能算是照片?想要拍的清晰锐利,的确是知易行难。需要注意各方面的细节,也许这就是大师跟普通爱好者的区别吧。器材配件也很重要,拥有器材不能让你拍出大师级的片子,但至少可以让菜鸟也能拍出片子。

  一、平衡稳固的相机——支撑,无论是三角架,还是借助一些护栏等物品、或者干脆靠着墙和树甚至整个人趴在地上,总之,要有力的支撑,保持相机平衡稳固是清晰锐利的绝对前提了。曾经迷信过有高人手持拍摄不必借助外力同样清晰,今天才知道,所有的大师都不是手持拍摄的。他们总是愿意负担三角架的重量和设置三角架的时间。好在三角架我是有的,就算没有三角架,墙壁树木栏杆总有吧,一望无际的空旷原野上不是还有大地吗?^o^
  再有就是快门线了,如果你去问的话,风光片大师会告诉你,最好不要去按你的快门(机身)。快门线可以避免按下机身快门时的哪怕是极其细微的颤动。

  二、另外一个重要的就是光线,例如:风光片的拍摄时间,完美的风光片都是在清晨和黄昏拍摄的,因为这两个时间的光线够明亮的同时也够柔和。大师们只在这两个时间拍摄风光片。室内拍摄的时候则选择非直射光源,无论是非直射的窗户,还是闪光灯上的散射器,都是要在保证足够明亮的同时要足够柔和。

  三、第三个重点是角度了,写实的东西例如记录性质的人像要从视觉的正常角度去拍摄。而另外一些东西最好是避开常规的肉眼视觉角度,不要俯视去拍摄花卉、也不要仰视去拍摄山峦,因为平时人们都是那么看的,那样的片子毫无趣味。

  除了这些框架性的东西,也有些细节的收获。例如,

  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相机的最佳光圈,一般情况会比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低一到两档,我的S100是f/2.8,理论最佳光圈就是f/5.6和f/8,当然,这是在不影响你想要的景深的前提下。而且不同的镜头一定会有不同的最佳光圈,多看同一镜头拍出的片子就能找到了。
  2、使用相机的最小感光度,高ISO带来的噪点是无可避免的,再昂贵的设备也是如此。当然,低感光度也会延长快门时间,这就是支撑的重要性所在了。
  3、很多时候会在光圈、感光度、快门速度之间来回犹豫,原因是这些的调整会互相产生影响,最终影响片子的景深、曝光等。这里没有技巧,如果已经拥有了很好的支撑、光线、角度的话,那么就多试拍几张吧。

  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清晰锐利这个主题的。在保证清晰的前提下再去调整光圈、快门、感光度、曝光补偿等细节才能使片子更好,否则一张失焦甚至模糊的片子,光线再合适也没有用。当然了,有很多反常规的大师级的片子同样很有冲击力或者很有内涵,就“清晰”而言有不少成功的前景主体模糊甚至全片模糊的做片,但是对于一个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常规的人来说,又如何去反常规呢?^o^

  今天只能消化这么多了,写出来的好像比书上的长很多,感觉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片子,但是毕竟按过几千下快门,这会看书比拿到相机当天看更有效率。也理解为什么摄影是一门艺术了,即使是同一个人用同一套设备在同一环境下也可以创作出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有个性有风格的东西就有生命力,而艺术最最本质的就是其生命力了。